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82mm光柵尺解析度
0.1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82mm光柵尺解析度
0.1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82mm光柵尺解析度
0.1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82mm光柵尺解析度
0.1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1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1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1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1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18~195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5um
測量精度
2.5+L/200重復精度
2.5um總放大倍率
25.2~158.4X物方視場
8.1~1.3mm工作距離
90mm光柵尺解析度
0.1um
測量精度
重復精度
總放大倍率
物方視場
工作距離
光柵尺解析度

新聞資訊
News時間:05-29 2023 來自:祥宇精密
在我作為生物研究員的職業(yè)生涯中,使用顯微鏡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從最初學習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到后來接觸熒光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等高級顯微鏡,我一直認為這是一項既有趣又重要的技能。在本文中,我將詳細介紹使用工具顯微鏡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質量控制
在使用工具顯微鏡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對顯微鏡進行質量檢查。這可以確保顯微鏡在使用過程中提供準確、清晰的圖像。質量控制包括檢查顯微鏡的機械結構、感應器、光源、濾光器和目鏡是否正常運轉。特別是在使用熒光顯微鏡時,濾光器的質量和性能尤其重要。如果濾光器損壞或不當使用,會導致圖像質量下降、背景噪聲增強,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度。因此,定期對顯微鏡進行檢查和維護,是使用顯微鏡的必要步驟。
二、標本制備
在進行顯微鏡觀察之前,正確的標本制備是非常重要的。標本制備不當可能會導致圖像失真、偽影和樣品損壞。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圖像,必須在標本制備過程中避免以下問題:
1. 標本準備時間過長或過短:標本處理的時間應該恰到好處,過長或過短都會對標本結構造成損害。例如,在石蠟切片中,切片時間太短會導致組織未被徹底固定,而時間過長則會導致切片變形和偽影。
2. 標本過度干燥或過度濕潤:標本過度干燥會導致標本收縮,從而影響樣品的形態(tài);而過度濕潤則會導致標本膨脹,使得細胞間隙變大,從而影響成像效果。
3. 標本染色不均勻:標本染色均勻度對于獲得高質量圖像至關重要。如果染料分布不均,會導致部分組織結構無法清晰地顯示出來。
三、操作技巧
在進行顯微鏡操作時,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應該注意的要點:
1. 調焦:在進行顯微鏡觀察時,保持樣品與目鏡距離適當,并使用粗調和細調來調整焦距。
2. 避免震動:使用顯微鏡時,盡量避免移動或碰撞顯微鏡,以防止因震動而導致的圖像模糊。
3. 光源選擇:不同類型的顯微鏡需要不同類型的光源。例如,在熒光顯微鏡中,必須使用特定波長的激發(fā)光源來激發(fā)樣品上的熒光染料。
4. 拍照保存:在觀察和記錄圖像時,要確保使用高分辨率的相機,并且在拍照前要調整曝光時間和對焦。
5. 清潔:顯微鏡的清潔和維護至關重要。在使用后要及時清除樣品殘留物,以防止污染下一次實驗。
四、安全注意事項
使用顯微鏡也需要考慮安全問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安全注意事項:
1. 避免眼部傷害:當目鏡處于放大狀態(tài)時,切勿讓眼睛靠近或接觸目鏡,以免造成視網(wǎng)膜損傷。
2. 化學品安全:在進行標本制備和染色過程中,要遵守化學品的安全操作規(guī)范,包括穿戴防護手套、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
3. 電氣安全:在進行電子顯微鏡操作時,要確保儀器接地并使用絕緣手套、鞋子等個人防護裝備。
在使用工具顯微鏡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非常多,從顯微鏡的質量控制到標本制備和操作技巧,再到安全注意事項,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小心謹慎。通過遵循這些注意事項,我們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圖像,并且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參考文獻:
1. Zeng, S., Cao, L., & Li, J. (2015).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fo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icron, 68, 4-11.
2. Bj?rnstad, K. O. (2013). Light microscopy: an overview.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Clifton, NJ), 931, 1-12.
3. Halloran, M. C. (2009). Fluorescent imaging of living systems.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19(5), 626-631.
400-801-9255
微信咨詢詳情